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相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但在选择对焦位置时仍然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对焦位置的选择与我们的拍摄意图和需求紧密相关,每一个不同的对焦位置都能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些特定题材中选择对焦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原则:锁定主体
如果一张照片中既有清晰又有模糊的地方,大多数人都会更关注清晰部分。这就是通过清晰-模糊的对比来区分画面的主次,并表达不同主题的手段。如果你没有特别明确的拍摄需求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就锁定主体吧,让主体更加清晰,这通常不会有什么错。
风光:三分之一法则
风光摄影并不仅仅是“小光圈+三脚架+低ISO”,而且,对焦位置也同样重要。而“三分之一法则”就是风光摄影中久经考验的一个选项,当没有明确主体时,可以尝试在景深的三分之一处进行对焦。这会使前景、中景保持清晰,而背景略微模糊,符合人眼视觉习惯,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如果你的画面有明确主体,还是优先锁定主体为佳。
除了三分之一法则,在拍大风光时,还可以尝试另一种技巧——手动对焦无穷远,也被称作泛焦技术或超距合焦。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使整个画面都位于清晰范围内。具体操作简单,只需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然后拧动到“无穷远”档,再使用小光圈拍照即可。不过,“泛聚集”的名头正是因为它不如精确合聚点处那么锐利。
人像:捕捉脸和眼
眼睛是心灵窗户,是最能传达人物情感并引起关注度的区域,所以当然要将其作为主要对象。但也不要过于死板,如果是在拍全身、大半身像这种情况,因为脸部比例较小,可以锁定脸部;如果是在拍特写,尤其是双眼,那么就必须锁定双眼,以便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绪。这一点对于动物摄影也是适用的,比如对于动物来说,小比例可以锁定脸部,而例子上可以锁定的就是眼睛。
长曝时间:静止物品
长曝时间最常见的是流水、车流等场景,这类题材为了突出运动轨迹,将静止物品安排在一定比例内,与之形成动态互补。自然而然,要将这些静止物品作为主要对象进行打磨,因为只有它们才需要高质量的定义。
夜晚环境:边缘亮度
夜间环境中的自动对准系统往往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寻找最亮的地方进行设置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此外,不要直接指向中央亮点,而应稍微偏离至边缘区域,此举基于自动处理系统采用的是比较检测计算方法,更容易找到具有高比色的边缘区域以便快速聚集。在实时放大功能帮助下辅助调整这也是很好的做法,它能够让你更清楚地看到哪个地方拥有最佳聚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