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吴羚。虎嗅网获授权转载。
这年头,融资早已不是什么大新闻,但昨天一家国内创业公司拿到 2.5 亿融资的消息却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被调侃是“花 2.5 亿元买天价皮肤”。
新闻的主角是一家叫“红芯”的公司,他们一款号称是自主研发国产内核的浏览器红芯拿到了来自政府及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 等机构的投资。
图片来自:红芯官网
红芯表示,目前市面的主流浏览器内核:IE 的 Trident、Chrome 的 Blink、Safari 的 Webkit、火狐的 Gecko 均来自国外,而红芯是第一颗国产内核。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让国人沸腾的好事,怎么就成了群嘲的对象?
质疑:价值 2.5 亿的 Chrome 皮肤?
只能说红芯可能太小瞧网民的较真程度和打假能力了,竟然把浏览器对外开放下载。于是就有好奇的程序员装了红芯浏览器,想看看使用国产内核是什么体验,应用界面相似这倒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毕竟浏览器长得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安装包的多次解压,神奇的一幕出现了:竟然找到了 Chrome 文件。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 @Touko
另一位机智的用户 @泷涯 表示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查看安装目录,exe 文件连属性里“Chrome”的都原封不动,还被发现有 Chrome 的 logo。
不只是 Chrome 的文件,红芯安装包里还有几个格式为 Chrome/Chromium 的插件。将 Mac 版的红芯解压后,也是类似的情况。
据此鉴定,红芯是换了一个皮肤的 Chrome 浏览器没错了。以 Chromium 为内核的浏览器并不少见,大名鼎鼎的 360 浏览器就是其中之一,软件相关信息里也老老实实标明了“基于 Chromium 开源项目 ”,但这个披着“国产内核”的红芯,却是将“拿来主义”奉行到底,连给名分都没给 Chrome,有意思的是,该浏览器还禁用了所有的 Google 服务页面,访问的时候一律提示我的信息可能会被攻击者从 Google 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