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粉丝问起了黑素瘤↓
今天,蝌蚪君就来答疑解惑。
还记得《非诚勿扰2》吗?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患有黑色素瘤,最后跳海。
电影截图。图自网络
黑素瘤(melanoma),顾名思义,是由黑素细胞引起的恶性肿瘤。
大致有四种类型,对我国患者来说,以肢端雀斑痣样黑素瘤最为常见。
多发生在掌跖、甲及甲周区,表现为色素不均匀、边界不规则的板块。其产生、发展和预后,都和黑素细胞脱不了关系。
黑素瘤。图自idermed.com
左边为黑素瘤,右边为正常痣。图自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黑素细胞是固有的一种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层。其作用,和遮阳伞差不多,通过分泌黑色素、形成保护层,减弱紫外线对的伤害。
换句话说,只要晒太阳,黑素细胞就会分泌黑色素。
黑素细胞和黑色素。图自cancer.gov
通常,越是能跑的马,性子越烈。为了驯服黑素细胞,让它既乖乖分泌黑色素,又不至于失控,也发明了缰绳和笼头。
缰绳就是CDKN2A基因,它可以合成两种蛋白质,调控黑素细胞的细胞周期,避免黑素细胞癌变。
不幸的是,有人天生存在CDKN2A基因突变,缺乏控制黑素细胞的手段,发生黑素瘤的概率,自然比常人高一些。
另一方面,紫外线可以影响遗传物质。如果紫外线剂量太大、超出黑素细胞的能力,那么,黑素细胞不仅无法保护躯体,反而可能叛变,发生癌变。
这便是黑素瘤的两大危险因素。
据估计,2016年,美国有7万余名黑素瘤患者,我国的发病率低很多,平均来说,每年新增约2万名患者。
不过,黑素瘤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几乎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最快的。
全球发病率。图自en.wikipedia.org
我们刚才说了,黑素细胞主要位于皮肤的表皮层,表皮层下面,就是血管与淋巴异常丰富的真皮层。
所以,黑素瘤只要咬咬牙、稍微往下钻一点,就能像进了下水道的老鼠一样,来去自由、到处转移了。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黑素瘤还能“投篮”,形成含有致癌物的小囊泡、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所以黑素瘤的预后,有明显的阶梯性。临床上,根据厚度和转移性,把黑素瘤分为四期。
已经向远处转移的,是IV期,预后极差;在附近发生转移的,是III期,仍有很高的风险;如果黑素瘤厚度非常小、分布非常局限,通过手术切除之后,有很大概率痊愈。
黑素瘤分期。图自cancer.gov
当然,已经转移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黑素瘤细胞普遍存在BRAF基因突变,导致BRAF激酶,调控细胞、增殖的蛋白质,过度活化,进而变成癌细胞。
为此,科学家们开发出了维罗非尼(Vemurafenib),一种可以定向阻断BRAF基因的药物,大大增加了黑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不过,最好还是不要让事情达到那个地步。防范黑素瘤,其实非常简单。首先,一定要防晒,合理、足量地使用防晒剂;其次,要学会进行自查。
那么,我们该如何自查呢?
可以依据ABCDE原则对自己身上的痣进行分析↓
图自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 是否对称?如果对称,风险比较小。
B. 边缘是否清晰、规则?如果边缘似乎要融入周围皮肤,就需要警惕。
C. 颜色变化,原有的痣是否发生了颜色改变?
D. 直径,是否超过6毫米?
E. 演变,超过30岁出现的新痣,或者痣在不断变化。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