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捕捉对焦技巧在各场景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相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但即便如此,它们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依然存在局限,比如精准选择对焦点。对焦点的选定,并非简单的计算就能轻易找到最佳方案,而是与我们的拍摄意图和需求紧密相关。不同对焦位置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如何选择最合适,最符合我们拍摄需求的对焦位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探讨在特定主题中选择对焦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基本原则:锁定主体

如果一幅照片中同时包含清晰和模糊区域,大多数人通常会更加关注清晰部分。这也是区分画面主次、表达不同主题的手段之一:

因此,如果你没有特别明确的拍摄目标或者不确定该何处好用,就锁定主体吧。让主要对象保持清晰,这几乎不会错过什么。

风光:三分之一法则

风光摄影并不仅仅是“小光圈+三脚架+低ISO”那么简单,对焦位置的选择同样需要考量。而“三分之一法则”,就是风光摄影中一个久经考验且广受好评的一个对焦策略:

当没有明确的主体时,可以试用景深三分之一处进行对焦。(延伸阅读:获取最大景深的技巧)注意,这不是指画面的宽度三分之一,而是指景深范围内的一部分,不要弄混了!这样做可以使前景、中景保持清晰,而背景略显模糊,更符合人眼习惯,同时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如果你的画面有明确主体,还是优先锁定它。

除了这条规则,拍大风光时还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即手动无穷远(泛焦技术或超远距离聚焦)。

风光:手动无穷远聚焦

通过无穷远聚焦,也被称为泛撮或超长距离聚焦,在捕捉大风光时也十分常见,可以使整个场景都位于清晰范围内。

操作方式也很简单,将模式设置为手动聚瞄,然后拧动聚瞄轮到“无穷远”档,再使用小口径进行拍摄即可。

虽然说无穷远是最后一个档位,但并不是将聚瞄轮拧到底,无穷远通常是在底部往回转一点的地方,请务必确认是否准确地设定~

值得提及的是,“泛撮”的名称来源于其比精确合成点所呈现出的清晰度要低。

所谓“整体清晰”,实际上只是“人眼可接受程度上的模糊”。肉眼看过去好像看不到任何模糊区域,但如果您放大这些区域与精确合成区域相比较,您会发现前者的锐度明显低于后者。但不管怎样,泛撮仍能获得最大的清 晶范围,因此对于某些超级广阔风光非常有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限遠對準時,并不是整个畫面都處於淨化範圍內。真正淨化範圍,是從最近一個泛撮點到無限遠。在無限遠對準時,近處物體會變得不夠清楚;因此,在攝影時應盡可能避免安排過多物體靠近這個區域。此方法適用于短距镜头,因为镜头 focal length 越長,其 “near zone of unclearness” 也會隨之增長;而如果使用中长距镜头進行無限制對準,则結果可能恰恰相反,使近處物體變得更為模糊。

人像:鎖定脸和眼睛

眼睛是心靈之窗,是最能表達人物情感的地方,也是人像攝影中的關注點最高區域,所以當然應該鎖住眼睛啦!

然而,這也不要太死板,如果是一個全身或半身像等類型,其中臉部比例較小,那麼就鎖住臉部就足夠了。

當進行特寫時,因為臉部面積較大,所以需要鎖住雙眼,以便讓雙眼顯示出更多情感和神采:

這種對準原則也適用於動物攝影,小尺寸鎖住臉;例子上鎖住眼睛。

长曝时间:锁定静态元素

长曝时间最常见用于流水或车流轨迹,以此展示运动轨迹并营造动感。而为了强调这种感觉,我们通常会在场景中安排一定比例的静止元素以创造动静交替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准这些静止元素自然是个理想选择,因为只有静止才能享受到高质量图片带来的美妙视觉享受:

夜晚照亮边缘

夜间照亮的时候,我们经常调整镜头从前后移动,从而反复寻找正确对准——这是因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使自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要尽量在环境最亮处进行锁定的过程。这既方便操作,又符合我们的需求——夜晚照亮灯火正是我想要捕捉的事实嘛!

请记住,在寻找亮点时,不应该直接把镜头放在源源发出的中心,而应偏向边缘地区,如交界线附近。当使用实时取色放大功能辅助检查是否已达到最佳状态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原因,因为绝大多数相机自动系统采用的是基于视觉检测来判断是否成功完成这个步骤,而且它们更容易根据辨识率高的大致边缘来完成任务,而不是直接集中于中央。你必须考虑这一点,你知道吗?

标签: 科技行业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