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推进实施的条件与基础工控自动化软件技术在物品生产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在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我有幸参与AP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近,在一个由works组织的活动上,我讲述了APS选型策略,听众提出了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特别吸引我:APS推进实施的条件与基础。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得不在家中进行弹窗办公,因此我决定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从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来看,我们经常谈论智能制造从1.0到4.0乃至5.0的不同阶段。我们习惯于使用二元对立思维,但事实上任何发展都是通过不断突破,最终引领全局突破,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就如同古话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实际上,在某些特定环节,如部分制造装备或研发过程中,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程度的智能化或者智能制造特征。

首先,从业务角度来说,APS需要与企业生产计划对齐,没有计划就是无需管理,不管是粗放还是精细,是简单还是复杂,这是必然需要的。因此,尽管考虑性价比、达到的效果以及企业基础和条件,APS是一种必然需要实现的事物,就像ERP系统推动MES一样,并不会因为是否存在MES而犹豫。

其次,就像网络上展示的大量智能制造或数字化工厂架构,它们通常是大而全、大一统,但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其真正需求各异。当讨论APS推进实施基础和条件时,也应紧密结合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追求效果,以确保操作性。一般而言,拥有MES当然更好,但它并非专门用于计划业务,而是可以与APS相辅相成,即使没有很好的计划模块也能实现精益生产吗?

再者,要去手工化或者手工经验计算机化,这可能是最直接关注的人们面临的问题,对于企业基础与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准确性,比如工时数据,如果不准确,则可能采取反应式调度,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APS。

二级调度模式,如车间计划员和班组长各自负责总体和局部,这种模式核心挑战是在协调班组之间,以及如何简化或增加协调时间。

精益生产管理方式,无论效率、成本还是质量,都需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及其数据现状向精益生产方式。这是一个更加复杂且深入的问题,可以通过响应节点变化后的速度来评估。如果时间非常长或处理效率太低,那么说明当前管理仍有待改善。

决策层面的迈进,不仅要去掉人工操作,更重要的是向机器智能方向发展,使得决策成为智能制造的一种核心体现。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认为 APS推进实施既要依赖于技术支持,又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同时还需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来制定合适方案。我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此外,如果你对此类主题感兴趣,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期待你的加入!

标签: 科技行业资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