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每一帧国产相机对焦技巧全解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相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但即便如此,它们在处理一些复杂场景时依然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选择对焦点。对焦点的选择,不仅仅是简单计算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我们的拍摄意图和需求紧密相关。不同的对焦点,可以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如何选取最合适,最符合我们拍摄需求的对焦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探讨在特定题材中选择对焦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原则:锁定主体

如果一张照片里既有清晰也有模糊的地方,大多数人都会更关注清晰部分。事实上,清晰-模糊的比喻正是区分画面的主次,并用以表达不同主题:所以,如果你没有特别明确的拍摄需求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锁定主体吧。让主体更加清晰总不会错。

风光摄影:三分之一法则

风光摄影并非只有“小光圈+三脚架+低ISO”那么简单,对焦位置也需要精心挑选。而“三分之一法则”,就是风光摄影中一个久经考验、广受好评的一个对焦方案。当没有明确主体时,应该将镜头聚焦于景深的一分之三处。(详细阅读:“获取最大景深的对焦技巧”)注意,这里的“三分之一”指的是景深,而不是画面的宽度,不要弄混了!这样做会使前、中景保持清晰,而背景略微模糊,与人眼习惯相符,同时增添纵深感。如果你的画面有明显的主体,那么还是优先锁定它。

除了“三分之一法则”,当拍大风光时,还可以尝试另外一种技巧——手动无穷远对准(超远距离自动對準)。

手动无穷远技术

手动无穀远,也被称为泛锐化或超近距离自动對準,在捕捉大型风光场景时非常常用,以保证整个画面都位于清晰范围内。这一点操作也很简单,将模式切换至手动,对准到无穀远档,再使用小光圈进行拍照即可。不过,“无穀远”并不是拧到底部,而是在底部往回转几格,请务必确认正确~这种方法虽然不如精确合成锐度,但提供整幅图像上的最佳质量,用肉眼看去似乎没有任何模糊,但放大后会发现其锐度低于精确合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些地方看似清楚但实际上并不够锐利,这种方式仍旧非常有用,尤其是在需要获得最大观察区域的时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无限遠對準時,并不是整个畫面都處於淨化範圍內。真正淨化範圍,从近處一個泛為點延伸到無限遠處。泛為點與攝像頭絕對距離成正比,与开启大小也有关系。不需记住复杂公式,只需记住短腳距镜头中的泛為點一般在1米左右。在無限遠對準時,要尽量避免安排過多物體靠近這個區域,因为那裡會有一定的不清楚區域。如果使用中长腳距镜头進行無限遠對準可能會導致結果適得其反,使附近物體變得模煩。

人像攝影:鎖定脸和眼睛

眼睛是情感窗口,是最能传达人物情绪的人像区域也是最吸引观众关注的人物部分,因此自然要鎖定眼睛啦!但是不要太死板,如果你正在拍全身或半身肖像等比例较小的话,你可以只鎖定脸部就足够了。但对于特写肖像,其间接性较大的脸部比例较大,更需要鎖定的双眼,以便双眼显得更加神采飞扬,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情绪这一対調理則同樣適用於動物攝影: 小尺寸、鎖住脸; 大尺寸、雙眼均應鎖住

长曝时间:静止对象作为重点

长曝时间通常用于捕捉流水或车流轨迹,使图片具有运动感。而为了突出这个运动效果,有时候会加入一定数量静止元素来创造动静结合。你应该将镜头聚焦这些静止元素,因为它们才是要求高清晰度的地方。此类作品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所以必须让那些未移动的事物非常清楚而鲜明。

夜晚场所: 明暗边缘作为参考点

夜晚场所通常环境阴暗,当利用自动聚焦系统可能遇到困难。这主要因为环境对比度过低,导致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亮处进行聚焦,因为这不仅方便,而且符合目标——夜间舞台主要展示城市灯火辉煌!

最后,在寻找亮处进行聚焦时,请不要直接锁入中心,而应偏向边缘地区,比如交界线区域,这样更容易通过相机内置辅助功能实现成功聚集。此举基于绝大多数相机采用比较检测来确定是否已达到最佳聚集状态,从而提高成功率。此外,由于这些设备通常不能同时处理高级任务,如同时追踪两个对象,以及调整白平衡和色彩校正等,他们依赖于基础功能执行快速响应任务,如单独控制快门速度和设置ISO敏感度来提升表现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