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买走了HTC一半的人都是研发

Google买走了HTC一半的人都是研发

HTC(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Google昨日共同宣布签署协议。根据该协议,Google延揽原参与打造GooglePixel手机的HTC成员加入Google。

此次交易HTC将收到11亿美元的交易价。此外,HTC也将其大部分专利非排他性授权予Google使用。

与上一次不同,这次Google看起来是真的想要做硬件,而不是吃进一些专利了。而对于在过去几年手机业务每况愈下的HTC来说,一次性的解决了全部问题,接下来可以All in VR了。

在随后的媒体沟通会上,HTC智能手机和物联网业务负责人张嘉临表示:HTC全体1万多名员工中,有2000名研发和技术人员将加入Google,剩下2000名左右的研发人员将专注于HTC自有品牌的手机、VR等业务。

HTC目前拥有大约9万多份专利,其中大部分专利将非排他性授权给Google。

“卖身”Google或许是HTC最好的归宿。

HTC在今年8月发布的2017年度Q2财报中,亏损了19.5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3亿元),这已经是HTC连续第九个季度的亏损。而在过去的六年里,HTC的股价下跌了95%。

在这么多年里,昔日中国市场上的Android三巨头Samsung、HTC、Moto如今只剩下Samsung最为活跃。而HTC与Sony、Moto不同,在市场份额上的下跌是不限地区的――根据IDC在今年 9 月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HTC的市场份额已下跌到0.68%。

但作为Android系统最早的支援者,业务状况不佳的HTC与 Google 在过去十年间一直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2008年,当大家还都买不起水货加价iPhone的时候。

Google与HTC合作推出了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HTCG1,这款手机以“和iOS差不多的体验”、“附带了全键盘”和“仅售2000多的价格”惊艳科技圈。

2010年, Google与HTC合作推出了第一款Nexus设备――Nexus One,在背部同时打上了Google和HTC的Logo,这几乎可以被认为是Google制造硬件的起点。

2014年,HTC又与Google合作推出了Nexus 9平板电脑。

2016年,当Google抛弃Nexus品牌推出全新的产品线Pixel的时候,Google 再次选择了HTC。

在以往的合作中,Google提供系统软件层面的支援,而第三方手机品牌则负责硬件设计和生产。但更迭到Pixel,Google选择自主设计,HTC只承担了代工厂的角色。在Pixel手机上,只有一个大写的“G”,没有HTC的Logo。

决心同时掌控Pixel手机软硬件的Google因此也比其他公司更有兴趣得到HTC的研发人员和专利。

张家林表示:HTC今后会继续与Google保持合作。

此次交易之后,代工厂起家的HTC也许更能发挥自家工厂的优势了。

与当年收购Moto主要是为了为Android厂商提供防御性专利伞不同,当前人工智能在手机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未来的手机越来越需要软硬件的结合。Google作为一家“软件”制造商,始终与手机厂商的关系“貌合神离”,拥有完全掌控的硬件标杆,才能更好的向其他合作厂商示范什么是“Android手机的正确做法”。

在2016年4月发布的Google公司内部信里,Pichai说Google将由一家“移动优先”(mobile-first)的公司转变为一家“人工智能优先”(AI-first)的公司。

同年10月亮相的Pixel除了能享受及时的Android系统更新和软件服务外,还有独有的功能Google Assistant。与iPhone上预装的Siri相比,Google Assistant的推广并不顺利。而作为Android手机巨头的Samsung,今年在自家旗舰手机Galaxy S8和Note8上预装了语音助手Bixby,而且还在手机侧面设置了一个专用的唤醒按键。

尽管SamsungBixby的进展也举步维艰――发布半年多依然只有韩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而且支援的App还远不如Google Assistant和Siri――但坚持自己做人工智能似乎是各家Android手机厂商最后的倔强。

Google砸下11亿美元买下这些研发人员,补足硬件制造短板,对Pixel等硬件业务来说是件好事。对其他Android手机厂商可能也是一件好事――抄老师的板书不叫抄,Android手机厂商可以不止照着iPhone去抄硬件设计和软件交互了。

而交作业不合格的同学,也只能乖乖的按著Pixel的样子照猫画虎,Google对Android阵营的控制力进一步上升。

增强现实也需要更好的软硬件整合

随着iOS 11正式版的发布,iPhone 6s和iPad Pro以上的Apple设备可以下载iOS版的AR应用,尤其是一些游戏和工具类的App。Apple软硬件相结合的实力使得目前AR的效果和体验还不错。比如这款可以怀念Apple经典产品的“自制俱乐部”App:

与Apple的ARKit相比,Google显得有些仓促应对。

今年6月的WWDC上,Apple推出了ARKit,它可以让你在iPhone、iPad上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交互,不需要特殊硬件。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截止到iOS 11正式版发布,你以及可以下载到多款AR App。而 Google8月底推出的ARCore目前还只是SDK,并不是一个普通用户可以把玩的产品。一些开发者用ARCore做出的案例是这样的:

ARCore不仅效果上不如Apple的ARKit,而且ARCore仅支援Google和Samsung的高端机型:Pixel、Pixel XL和S8、S8+。

在软件层面Google可以继续改进,但难以改进的是Android目前碎片化的现状,各家设备参差不齐。

与iOS软件开发需要适配的设备相比,Android开发适配的工作量更大。各家手机制造商的产品屏幕尺寸、分辨率各不相同。系统版本更新方面,Android设备中占比最大的版本依然是Android 6.0。这也给ARCore的推广和适配带来了很大困难。

Google 此前也曾推出过增强现实的前沿项目――Project Tango。Tango主要通过特殊硬件模组实现,但一方面因为Tango需要专门的视觉计算芯片、镜头、深度镜头和传感器,模组臃肿,另一方面 Google 很难说服第三方厂商专门制作这样的硬件。最终消费者可以买到的Tango手机只有联想Phab2 Pro 一款。

而ARCore通过软件方式实现,对硬件要求不大,和AppleARKit十分相似,ARCore来自Android团队和去年刚刚成立的VR团队之间的合作,与手机的结合更紧密。但为了避免“只有自己吆喝”的悲剧下场,有个自己的厂子做个标杆旗舰机看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了。

此外,Google在硬件上的短板其实不止体现在手机上。Google的许多前沿项目最终都倒在了量产一关,比如Google Glass、模块化手机等。

买下2000名HTC研发人员的Google,这次需要好好弥补一下硬件的短板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