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硬件、供应链的把控不是容易的事,小米手机走到今天,雷军有意无意透露出了这种无奈,我们都是可以感觉到的。”
就在网络上一片指责“小米2跳票”之声时,雷军再次来到深圳时所流露出的情绪或许正是当下小米手机困境的现实折射。
8月16日小米公司高调发布小米手机2,但在4个月之内,小米手机2只开放了寥寥几次购买,对小米公司搞“期货手机”、“饥饿营销”的吐槽不绝于耳。
小米手机的营销成功,把雷军推到了“雷布斯”的神坛。当更多的效仿者纷纷杀入智能手机市场,当雷军还不能有效把握产业链时,过去的营销奇迹此刻反而把小米推上了某种“绝境”。如国内最大的IC元器件分销商科通集团旗下电商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所称,期货手机并非只是小米公司遇到的问题,这是目前智能手机市场风起云涌之际,整个产业链必然面临的转型挑战。
小米2为何“期货”4个月
尽管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将于12月14日12点开放购买,小米手机2的产能已在逐步提升中,预计本月将会超过50万台,2013年1月则有望超过100万台。
就在“米粉”的耐心即将被耗光之前,小米手机似乎开始发力,但到底能否如雷军所说“超过50万台”尚需观察。
此前,11月27日,雷军用小米手机2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为“11月29日中午12点,15万台小米手机2,20万台小米手机1s”。这条公告信息却引发了众多用户的不满,大量“滚”的留言和转发甚至让雷军一度关闭了自己微博的评论。
4个月里,雷军及小米公司在做什么?如同雷军想搞定小米手机的产量必须亲赴深圳一样,想要真正了解手机供应链的秘密,也得深入深圳手机圈。
“小米手机从营销上看,是非常成功的。从产品角度看,小米手机只能说是及格。但从供应链上看,小米公司还不及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手机器件供应商老总如此说道。
在这位老总看来,“做手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虽然目前来看,智能手机市场有不少新加入者,但不少企业往往都有过去做OEM手机的背景或者是在手机行业从业多年,比如正在打造自主品牌的优美手机,就曾经做过大量海外市场的OEM手机,对产业链自然早就门儿清。
像小米公司这样“一穷二白”就杀入手机市场的企业还真不多。
“雷军最早是不想做手机的,他是想给他的米聊找一个载体,刚开始是想收购,所以去找魅族的黄章。但通过与黄章的接触了解,他后来发现,做手机是件挺容易的事,头脑一热就上马了。”这个深圳手机圈尽人皆知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媒体上的关于雷军与黄章的恩怨情仇。
这个真实的故事其实更能揭示两个事实:一是雷军对市场判断的准确,智能手机市场非常之大,值得投入;二是小米公司在没有任何手机行业积累的情况下贸然杀入。
一直观察手机产业的朱继志更根本地指出了小米期货手机的根本问题:“供应链积累的资源够不够,对供应链管控能力强不强,这是核心问题。”
当下,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阶段,“高端手机的元器件是稀缺资源,产能有限”,在这种情况之下,资源会向两个方向倾斜:一是产量足够大的企业,如苹果、华为、天语等企业;二是与供应链的合作关系,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长期的合作。“对元器件企业来说,他们希望产量有稳定的预期、稳定的状态,如果今年量很大,明年不行了,怎么办?如此一来,产业链资源就会向稳定的、被证明过的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