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搏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空调业“刺刀见红”的惨烈竞争更深刻地印证着这个道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不断地考验着人们感情的承受能力。在实力与运气的多重作用下,在“长袖善舞、多财善贾”的法则中,大企业发展得更大,小企业则日益举步维艰。对此,业内人士惊呼:空调业迎来“大品牌”时代,中小空调企业行将就木。但市场更认同差异化竞争,在大企业“兵临城下”的压迫下,中小空调企业又该如何扬长避短以求一席之地呢?
从2002年以来,空调行业的洗牌运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2004年,行业洗牌的力度和广度空前强化。一方面,原材料上涨、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等一系列外部环境的变数,使得企业的社会经营风险无形中增加;另一方面,行业内部竞争白热化、产品售价一降再降、厂家剧增、产能过剩、概念战浮夸风层出不穷。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众多抗风险能力差的国内空调品牌,如万家乐、迎燕、威力、高桥等厂家都出局,或停产或关门,而还有诸多像双鹿、中山飞鸿、新希望、三菱电机等中小品牌,在面临2005年市场竞争时,又该何去何从?
仅以上海双鹿为例,它作为一家老牌空调生产企业,有良好的品牌基础和全面的产品线,但在近年来的市场竞争中,其品牌影响力却在不断下降。缺乏有亮点的产品和完善的市场网络布局,使其无法面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调整和反应。
双鹿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病症,是众多中小品牌在2005年的软肋,这种先天性缺失使他们未来发展更为迷茫和未知。孙庆认为:“2005年,我们看的是谁能亏得起?”显然,对于这些公司来说,他们不能玩这种赌局。
笔者分析后认为,这些厂家的未来可以走以下五条路:
第一条是转投小型家电领域。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虽然容量很大,但是目前缺乏有竞争力的公司。而对于这些曾经在冷暖技术上的成功经验拥有积累,一旦迈入这个领域,将能够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并且获得较高收益。
第二条是寻找被兼并或收购机会,比如通过寻找那些急于扩张产能的大型制造商成为它们在地区生产基地,从而利用自身成熟产业链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能卖给价格不错,从而谋求新的发展方向。
第三条是专业从事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生产。在国际贸易背景下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超国内销售,而手头上拥有品质优良且款式新颖的人才刚好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可以获得国际认证,这样的机会非常值钱,而且几乎不会产生额外成本。
第四条是在继续做原材料供应配套工作,同时保持整机生产知识,以便提供更多服务给整机制造商,这样既可保证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不会受到直接销售压力太大的困扰。
第五条是定位区域性强势品牌,将精力集中到特定的区域进行打造,以减少营销成本并实现快速增长,就像华凌这样从华南地区崛起一样成功了。此路径虽简单,却是一途可行之道,无论方法如何,只要能够实现持续发展,便是值得借鉴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