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每位听众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台上嘉宾的演讲!今年的华为中国制造峰会2019--工业‘智’变,从主题到内容极富吸引力,不虚此行。”一位从广东赶来的制造行业CIO如此感慨。
临近午时,福州·仓山凯悦酒店会议大厅热闹不减,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客户、生态伙伴汇聚于此。觥筹交错间,谈趋势,聊合作,讲创新,工业智慧化时代的火花汇聚成清晰的感性认知--数字改变一切!融入人工智能,全行业如此,工业制造更应如此。
工业“智”变的驱动与实践
本次华为中国制造峰会2019的举行可谓恰逢其时--在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的“”上,“智慧+”一词首次出现在全国《-工作报告》中;而新的‘智慧+’产业发展路线,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时代从来不会辜负任何心存“创新精神”的进取者,如同福州船政工业,自1866年远东第一大船厂起航,到新中国第一艘千万吨级的船,再到工业数字化制造手段,似乎每一步脚印,都在诉说着行业创新背后的努力。
今天,福州船政工业与千万家制造企业一样,渴望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力争领先,而它们的目光也一致聚焦于新时代的宠儿—AI技术及其产业生态的协同合作之上。
作为ICT领域的领导者、深耕工业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先锋”-华为,通过展现自身数字化实践与对行业的智慧化认知,自然成为本次大会现场最亮的“星”。
华为EBG中国区大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姚茳
在华为EBG中国区大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姚茳看来,华为视野中的工业智慧化转型贵在“智”字:一、近十年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远超过去50年!未来十年,工业领域是人工智能充当主角的主战场;二、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行业的运用需上升到全新高度,而这一过程任重道远,因为仍有大量的AI应用处于原始水平,华为要与全产业链一同努力突破。
基于姚茳的观点可见,工业“智”变趋势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业界关注的重点是,两者产生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华为又是如何结合自身的实践为行业提供有效助力?华为对工业制造“智”变的产业战略如何布局?下文一一解开:
作为中国智慧制造的基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全球42%的CIO已将数字化定位优先战略;61%的CEO则确定未来围绕数字化增加IT投资;而来自华为内部数字化投资占比更值得关注,华为去年数字化投资占销售收入的2.2%,近20多亿美金用于提升华为数字化建设。
而当数字化转型进入以云与资料服务为核心的阶段,与之相伴的智慧+需求开始凸显—行业数字化竞争核心优势中的“智慧”标签彰显无疑!
其背后三个驱动因素是:身处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我国新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方可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中国数字经济抢占战略高地,要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而最为重要的便是技术驱动--工业智变进入人、机、物全面互联时代,智慧制造超越传统制造依赖于融合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作等要素的智慧技术。
基于此,国内企业资讯化建设在近5年里随着工业智慧化转型的节奏,已逐步围绕云平台、物联网、智慧计算等技术逐步走向“智”变,而深入场景,做好实践是最好的印证。
对于华为而言,这样的印证首先来自华为内部:
例如,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华为生产线中, PCB板加工流程通过AI视觉系统已实现高速自动检测,提升了制造过程的缺陷发现率,使生产线的成品率从99.2%提升到99.55%。再例如,华为通过AI技术强化华为供应链流程升级,高度智慧的内部自动化物流从梦想进入现实。
而华为敢于向自身生产业务求变换来的直接变化是:流水线作业人数达到业界最少规模;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从产能、良品率到发货速度达到业界领先;基于自身实践总结出科学的生产经验模式,为技术架构的牵引转换提供了丰富而坚实地参考。
正如华为流程与IT人工智能使能部部长许榕俊,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AI实践的“CBA”总结—C:以客户为中心、B:回归业务,A:架构牵引。
“华为从百亿到千亿的销售规模增长中,公司员工体量基本没变!而智慧化技术对企业业务的形态、流程的有利影响确实质的飞跃”。姚茳强调,工业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一方面,该领域应用复杂,需要不断对技术架构进行创新调优并加快迭代;另一方面,工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数字资产,却只在很少的领域得到应用。
工业“智”变的赋能力
的确,数字化转型也好,工业“智”变也好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应在进步中直面挑战,找准路径,科学成长才才是关键。
仔细观察的华为“平台+AI+生态”战略路径,有章可循:
平台即是华为赋能行业企业的数字平台,其整体特点既有复杂也有简单。复杂在于华为数字平台是全栈式,融合式的整合:架构上涵盖端侧、ICT基础设施(IaaS层)和PaaS层;支撑上纳入云、大资料、AI、物联网、边缘计算技术,特别是面向全场景AI解决方案深入到行业的细分领域;相容上,模组化的灵活接入系统,让行业使用者的资料与应用获得最大话语权。
简单在于,华为数字平台具备全生命周期式的服务通路,高效触达客户所需,令后者轻松聚焦自身业务发展。
一言蔽之,华为数字平台努力做到把复杂留给平台,把简单留给客户。
于方案实践中,同是IT资料融合和服务支撑平台的两大关键角色-- ROMA与ABC模组表现极为亮眼。基于ROMA,华为打通了内部多个业务数据库和系统的协同通道,完美解决了资料应用整合的问题。从过去系统资料的低效率到如今的高效应用,无论是局域还是广域,国内还是海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华为内部的平台资料以及系统应用协同毫无偏差;ABC则是对应应用、打造、上云三大环节的开放架构,华为把模组化服务开放给外部合作伙伴、上下游供应商以及客户,方便生态平台的各类角色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开发能力。
如果说ROMA与ABC诠释了华为“平台+模组”的助力,那么来自华为的AI支撑,则完全可被视作工业企业整体“智”变的核心能力。华为的AI技术所强调的普惠价值,其同时也是华为云重点强调的核心思想--普惠AI,即希望各行各业以更加经济实惠的成本获得更高效能的人工智能服务。
华为云已经推出工业智慧体面向工业领域,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AI服务能力。事实上,高而不贵的普惠AI背后不仅包含了华为云的强大计算力,更有华为多年以来在工业领域的AI实战经验。
例如,制造流水线上的产品,经过工业智慧体计算分析反馈到工业制造的全流程中,大大提升了成品率和生产效率;通过工业智慧体,融合资料,华为打通了端到端的业务全流程,把大量重复的需要人从事的工作由机器替代,使得成品率大幅度提升。
华为的目的很简单,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及对AI技术的理解,让行业使用者最终能够走上智慧化制造的高速路。
智变,与生态相伴
再论生态,姚茳直言,工业质变与工业“智”两者都来自生态伙伴的合力,只有生态协同才能将工业智慧化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华为生态合作伙伴超过万家,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有上千家的合作伙伴,每一类伙伴角色,每一家企业都有着自身的核心优势,而华为始终将自身定位于‘黑土地’,通过提供养分与成长空间,赋能伙伴,聚力做强产业,做大市场。” 姚茳如是说。
实际上,华为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合作共赢成果不胜列举,例如华为与石化盈科共同打造的石油化智慧工厂通过工业云平台的ProMACE 2.0,扩展出智慧制造的十几种智慧应用;汇川技术与华为通过平台计算最终节省8%的电费,全行业节约30亿的成本;再比如广东鑫航运用ROMA平台,快速提升模具加工率;合作车联网开发基于华为数字平台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的场景化研发能力等等,每个专案都凸显了华为对工业制造行业的倾力投入。
笔者认为,华为通过平台+生态+AI的战略来支撑工业客户智慧化转型,其核心重点在于通过数字化使能平台与生态伙伴一起突破挑战,将全栈全场景AI能力为工业领域智慧化领域赋能全面释放。
那么,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华为怎样看待工业“智”变大势中,其自身对于生态伙伴及客户的吸引力呢?姚茳的总结是:华为具备优质的品牌;华为自身有着丰富的ICT成功实践;最为关键的是,生态合作发展已成为华为的核心发展战略,于伙伴,于产业,于华为,其所面对的都是最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