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恐现负增长 国产面板的春天在哪里

液晶面板市场的低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自2010年5月开始,液晶面板以连续16个月的持续降价让中外面板制造企业如坠冰窟,减产、降低产能、降价、刺激消费等方法连续上阵,也没能换来液晶面板的短暂回升。业界大多将液晶面板销售持续低迷的原因归结为市场饱和,认为供求关系失衡是面板持续低迷的罪魁祸首。业界众专家从面板降价之初就不断预测面板价格回升之日,只是预测了N轮之后面板价格依旧半死不活,整个面板行业显现出了一种颓废的尴尬。 液晶面板:大尺寸平稳 小尺寸走俏 产能过剩具有周期性,从长远来看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量仍有上升空间。目前,全球液晶面板销售日趋饱和,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全球液晶面板产业低迷,LGD不久前再次推迟了在广州8.5代线的开工日期。而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线却相继宣布量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彩电用液晶面板实现了从无到有,并彻底结束了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就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利润逐步走低时,小尺寸面板市场却日益走俏,颇受厂商青睐,使液晶面板业走在十字路口,上游面板的角力陷入胶着状态。这不禁让人猜想,在液晶面板市场,是否有大尺寸向中小尺寸转移的趋势呢? 事实上,在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去人们都把焦点放在追求更新的技术、更大尺寸面板的生产和应用上,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液晶面板并非尺寸越大越好,生产线应该根据产品类型进行合理布局。在众多终端显示产品中,不可否认电视的产值贡献最大,但是随着智能终端的兴起,市场对于显示面板的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面板业巨额亏损 生产商开源节流各自出招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多,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液晶面板尤其是电视应用的液晶面板制造企业表现都可以用惨淡形容,连续16个月的降价、终端产品销售不利等问题让面板行业凸显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隐忧。当然,面板制造企业之前为争夺市场而对市场把控的“小小失误”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原因。在经过2010年的寒冬之后,面板在2011年的前半年表现依旧不给力,小幅的增长和时起时伏的状态让面板越来越像是一项前途看似光明道路却无限曲折的风险投资。 面板制造企业201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表相继公布,细致繁琐的数字与正式严谨的措辞背后,只渗透出一个要点:巨额亏损。韩国面板商LG Display第三季财报显示单季亏损达6亿美元;面板商奇美9月大尺寸面板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9%,第三季度单季大亏160亿元新台币; 友达光电第三季度大亏近158亿元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在台韩面板厂减少资本支出的同时,日系面板厂则是选择淡出赔钱的大尺寸面板生意,转而外包——松下面临困境,因面板市场状况恶化,在日本茂原县的液晶面板工厂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在千叶县茂原市的液晶面板工厂则对外宣布将出售;夏普之前所投建的全球第一条10代面板生产线也计划停产两周,之后也将根据面板库存的消化程度决定10代线的产能利用率;索尼也交出了一份亏损成绩单,不得不通过下调销售目标等举措改善现状;而有“全球最大液晶面板生产商”之称的三星电子,自2010年第四季度陷入亏损的境地起,时至今日也没有脱身。惨淡的市场态势,将“改变”逼向台前。面对着业界持续的结构性调整,诸多厂商挠破脑壳,各自出招:有人压缩开支,力争“节流”,也有人主推新市场,多面“开源”。 国产液晶面板产业:商机在自己手中 京东方8.5代线的投产,预示着中国也因此有可能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面板生产基地,关于中国面板市场一度被韩企和台企霸占的局面也有将被改变,京东方8.5代线的正式投产及不日后的量产像一针兴奋剂一样让长时间受制于韩企和台企的国内面板行业振奋;TCL集团投资占55%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正式投产,同步致力于市场的开发,积极建立和发展客户关系,并积极改变国产彩电企业面板来源的格局;与此同时南京中电熊猫正在与夏普接触,探讨将10代线售予后者的可能性。 一直以来,我国彩电制造业一直依赖于韩国和面板,国产面板生产商设备陈旧,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备和进口产品相等同的竞争力,加上世界市场上面板价格连续16个月的下跌,国内面板生产商的日子一直很不好过。面对日渐饱和的液晶面板市场,面对早就强大起来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对手,国产面板企业自身的成长,才是面板企业自身以至国内家电行业的最佳出路,或许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看到一线希望,独辟蹊径,谋求发展。随着和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国内彩电企业将会逐渐放弃与日韩合作,转而加强与奇美、友达等面板企业合作。 近几年,中小型面板市场出现好转,2011年,预计全年中小尺寸面板供货金额为303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9%,这预示着中小尺寸屏幕需求的骤增,将给中小尺寸面板的生产带来新的春天,这也正是中国内地企业的机会所在。国产液晶面板厂商应多方位寻求发展,既要积极与台企合作,更要注重自身的发展壮大,把商机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下载本文txt文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