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相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但在选择对焦位置时仍然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对焦位置的选择与我们的拍摄意图和需求紧密相关,每一个不同的对焦位置都能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些特定题材中选择对焦位置的一些基本原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本原则:锁定主体
如果一张照片中既有清晰又有模糊的地方,大多数人都会更关注清晰部分。这就是通过清晰-模糊的对比来区分画面的主次,并表达不同主题的手段。如果你没有特别明确的拍摄需求或者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就锁定主体吧。让主体更加清晰,这样做通常不会有什么大错。
风光:三分之一法则
风光摄影远不止“小光圈+三脚架+低ISO”那么简单,对焦位置的选择同样需要讲究。而“三分之一法则”,即风光摄影中久经考验的一个选取方案,当没有明确主体时,可以将镜头聚焦于景深的一分之三处。这会使得前景、中景保持清晰,而背景略微模糊,符合人眼视觉习惯,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如果有明确的主体,则优先锁定它。
除了三分之一法则,在拍大风光时,还可以尝试另一种技巧——手动对焦无穷远,也被称为泛焦技术或超距合焦。在这种模式下,将整个画面都设为位于清晰范围内,只需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然后拧动至“无穷远”档,再使用小光圈进行拍摄即可。不过,“无穷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档,而是往回拧转一点,请务必确认是否准确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无穷远虽然提供了最大的清晰范围,但并不是整个画面都处于清晰状态。真正有效区域是在近处的一个泛雾点到无穷远之间,泛雾点距离与镜头长短成正比,与光圈大小也有关系。但具体计算公式太复杂,我们不用去记住,只需记住,短镜头一般在1米左右。此方法适用于短距镜头,因为长距镜头尽管近处不佳但其‘静物不清楚’范围较广,所以使用此方法可能适得其反,使近处景物失去锐度。
人像:聚焦脸部或眼睛
眼睛是心灵窗户,是最能表达人物情感、引起关注度的人像区域,因此自然要聚集在眼睛上。但也不宜过于死板,如果全身、大半身这样的比例较小,可聚集脸部;对于特写、脸部比例较大的场合,则应聚集双眼,以使双眼显得更加神采、情绪丰富,这种策略同样适用于动物写真中的脸部或眼睛这一类题材:
长曝时间:静物中心
长曝时间常用于捕捉流水车流等运动轨迹以增添作品活力。在这些场景中安排一定比例静止元素以营造动静结合效果,对这些静止部分进行精准调节以保证它们保持最佳质量。
夜晚城市夜景:亮边缘
夜间拍照环境阴暗,不利自动调整系统工作,因此寻找最亮的地方作为参考进行调节尤为重要。这样既便于找到正确距离,又符合目的,即突出灯火璀璨。这时不要直接瞄准中央亮点而应该偏向边缘,此外利用实时放大功能辅助调节,以提高成功率,因为绝大多数相机采用的是基于对比度高端检测方式,从而容易找到明暗交界线更易确定对象坐标。此方法旨在捕捉城市夜晚那壮观美丽,为观众呈现惊人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