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监控系统自动驾驶寒冬与否关键看芯在社会应用中的表现

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的社会应用中,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进程遭遇了“寒冬”的困难。Waymo公司CEO John Krafcik坦言,实现自动驾驶在任何天气和条件下都能稳定运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智能汽车芯片。

2018年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事务虽然最终失败,但其目标明确显示了对汽车芯片市场拓展的渴望。这一事件凸显了智能汽车芯片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智能汽车芯片领域早已展开了一场无形的竞争。

英特尔通过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展示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意图,而英伟达则成为特斯拉、沃尔沃等企业供应商,其Drive PX2和Xavier产品为人工智能提供强劲支持。联发科虽然宣布进入车用芯片市场,但后来转手并投资四维图新,以保持影响力。

传统巨头以外,造车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特斯拉研发AI芯片准备就绪,而百度发布云端全功能芯片“昆仑”。苹果项目也有报道称已经有实体电路板出现。

随着PC、移动互联网时代向“智能汽车”时代转变,国内是否能迎来新的机遇?让我们探索一下当前国内的情况。

国内目前主要集中于自动驾驶处理器、ADAS(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机器视觉以及传感器芯片等方面,其中地平线、寒武纪、三星SDI(四维图新)等企业代表着这一趋势。地平线推出了征程1.0和星云L2级别ADAS产品;寒武纪推出寒武纪1M处理器和MLU100;三星SDI则以杰发科技为依托,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方面占据半数以上市场份额,并扩展至其他电子解决方案,如MCU和ADAS产品线。

加特兰微专注于雷达技术,其首款适用于车载的77GHzCMOS毫米波雷达量产,并预示未来77GHz将取代24GHz产品。此外,还有百度、华为等正在积极参与这场竞争之中。

可以看出,尽管这些国内企业刚起步且尚未达到国际巨头水平,但仍然在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技术与产品,为未来市场做准备。在全球范围内,对于这种类型的人工智能驱动设备需求日益增长,而这个市场潜力巨大,有望到2035年达到8000亿美元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期待看到这些新兴力量如何继续发展,以及他们将如何塑造未来的交通监控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