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给国产金融IT设施更多试错机会_国产化

铁流:给国产金融IT设施更多试错机会_国产化 作为一个国家的关键资讯基础设施,金融资讯系统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安全执行。因而有学者在陆地边疆、海洋边疆、太空边疆之外,新增了“金融边疆”概念。我国金融资讯化过去长期依赖进口装置和系统,金融行业尤其银行业被IBM、HP等国外厂商的大型机较深。这就等于我们的“金融边疆”在由外国雇佣兵站岗放哨,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更涉及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可控问题。

这几年来,国内银行业已在推进金融资讯系统装置国产化,只是因为过去被国外公司大机器高度,彻底实现这个过程还需时日。但无论如何,推进金融IT基础设施国产化既有必要性也已具备条件。

国产化替换并非不可能

由于金融IT装置国外厂商做得较早而且成熟,银行业本身又是相对保守的行业,在旧有技术执行良好的情况下对新技术会有排斥。当出现金融行业国产化替代呼声时,一些单位还拿稳定性做挡箭牌,不愿接受国内厂商,即便在“棱镜门”事件后国内开始搞“去IOE”(指在IT部署中摆脱对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以及EMC储存的过度依赖),金融行业动作仍然不快。

但从实践看,我国金融系统替换国外厂商装置并非做不到。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就实施“863”计划重大专项“高阶容错计算机研制与应用推广”专案。国内公司在专项支援下开发出自己的小型机,并从2013年开始在一些银行部署。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国产小型机可以实现高可靠性,价效比明显优于IBM的产品。

另外,国内互联网公司采用国产X86服务器丛集替换IBM大机器,也是很好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大量小额交易使互联网公司支付平台的交易频度远超银行转账。可以说,面对海量资金和异常频繁的交易频率,互联网公司已用实践验证国产X86服务器的可行性。

要给国内企业试错机会

目前,金融IT基础设施国产化已是金融系统的共识,也已有了不少试点和替代工作。只是国产化替代比例仍然偏小,进度与预期还有差距,应用领域也集中于边缘性业务。

IT基础软硬件和应用软件非常复杂,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从这个角度讲,金融单位被国外厂商装置绑架也有苦衷。但IBM等国外企业装置之所以优势明显,主要是在起步早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应用,逐渐把稳定性、可靠性提升上来。国产化软件和硬件也会有一个类似过程。目前,金融IT国产化最大的困难不是缺乏研发经费或技术起点低,而是企业没有足够试错机会。

纵观历史,不少国家都曾采用相应政策鼓励和扶持本国产业发展。比如美国硅谷的崛起,就与美国-的扶持政策分不开。目前,我们国内通行的做法是当国内研发制造的产品与国外产品效能和可靠性相当时,鼓励优先采用国内产品。但这种支援力度显然不够。没有大量应用,产品就缺少改进机会,实现金融IT国产化就会花费更长时间。

因此,在确保执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比如采用联机备用等方式,我们应该给国产关键装置和软件更多试用机会。在此基础上,主管部门也应组织优势科技力量,以企业为主体,攻克高效能、高可靠性金融核心装置的关键技术,在试错和改进中推进国内研发制造的产品不断提升。

守护好国家的“金融边疆”

目前,推进金融IT基础设施国产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路线问题,比如有的银行在硬件选择上选择X86,有的寄希望于开源。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层面统一路线,不能任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各搞各的,那样容易导致重复建设,也不利于基础软硬件的标准化。

如何利用好本土人才也是一个问题。国内科研队伍的精兵强将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工程性的技术创新是在成本、时间、相容性、标准、人力等强约束条件下的创新,没走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难以理解这些约束条件。

换言之,就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比较“学院派”,但在最终的产品化方案问题上,往往是企业科技人员更善于解决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技术突破。因此,如何把“学院派”人才充分利用起来,探索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也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金融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命脉行业,银行等行业机构也要能从国家金融资讯保安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必须给自主芯片一定的业务机会,从非核心业务开始,逐渐磨合优化。行业机构甚至可以主动拿出费用和精力,与国产厂商一起优化应用软件。而现在还基本是厂商出钱找客户,请技术人员来共同优化应用。

总的来说,实现金融IT设施国产化是一个从外围到核心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但整体加快国产化推进力度应当是确定的,金融系统接下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软硬件国产化,进一步守护好我们国家的“金融边疆”。(作者是科技金融观察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