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编辑:远风
审校:一条辉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我们就像是在航海,不断地去登陆一个个小岛。”杭州字节方舟的创始人李浩天这样形容他们在边缘计算领域的探索。
IT出身的李浩天今年才29岁,7年时间内经历过4次创业。他做过Android系统的工程师,创办过跟VR/AR有关的创意网络公司,而字节方舟的前身为点存区块链有限公司,在2018年改名后专注做边缘计算。
在边缘计算行业还处于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有人在观望,有的人已经进场了。虽然李浩天不是第一个入局的玩家,但经历的磨难却一点也不少。
边缘计算的新“蓝海”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勇气,当然面对的挑战也是非常大。李浩天乐此不疲,他喜欢去挑战未知的领域,那些已经验证了的事情,他不是特别感兴趣。
作为云端计算的延伸概念,边缘计算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网络架构,通用的定义是边缘计算发生在靠近网络终端或是靠近源资料的那一侧,通过边缘计算来降低网络的运算负载和带宽压力。
爱立信释出的最新资料显示,到2020年预计会有500亿装置互联,其中50%的资料将在网络边缘侧处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将带来高达11万亿美元的年度储蓄和新收入。
边缘计算将成为下一个数百亿以上的蓝海市场。李浩天带领着团队在2017年就已进军这一领域,主要产品包括Z3矩阵边缘计算装置和Z4矩阵边缘计算装置。
边缘计算可降低企业成本
当前云端计算不是很厉害吗?为什么还需要边缘计算呢?
打个比方,云端计算和边缘计算就像章鱼的大脑和触角,这种“一个大脑+多个小脑”的“分散式计算”方式,既能让章鱼在捕猎时异常灵巧迅速,又能让其腕足配合默契,不缠绕打结。
随着万物互联的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电子装置涌入互联网,产生海量资料,若是全部涌入云端,对于中心云来说将会是巨大的负载。而物联网产生的海量资料可能带来网络拥堵,并且会有一定的资料处理延时。这个时候边缘计算就派上了用场。边缘计算在网络的边缘来处理资料的方式,能够减少请求响应时间、减少网络带宽同时保证资料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边缘计算除了能够高效的处理资料,还能够降低成本。李浩天认为,阿里云作为最大的云平台,资料中心的成本很高,而到现在都没有披露阿里云的盈利资料。
云端计算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而边缘计算就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李浩天指出,这就像10万台的服务器的资料全都上传到中心云,由中心云进行处理;而边缘计算是将中心云拆开,比如一个资料中心有10万台服务器,分成1万份,分布在一万个地方,每个地方就10台。
这样一来,不但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网络带宽,另外在资料计算和储存方面也具有成本优势。因为边缘计算处理的是“小资料”,处理完之后可以立即反馈到终端,不需要上传到云。
而云计算是先传输到云端,再把结果返回到终端的思路,这显然不如边缘计算的就近原则来的快。
边缘计算落地难
边缘计算行业还在起跑阶段,包括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阿里2018年推出首个IoT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可被用于AI实践;腾讯和阿里不一样,主要是通过“CDN+云”的方式让CDN具备智慧计算的能力,但尚未推出基于边缘的开放框架,而且还在探索阶段;另外百度在2018年伊始,百度云天工释出了“智慧边缘”,并开启邀请制测试。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边缘计算的概念很火,但实际上能够落地的应用却很少,和字节方舟一样的很多边缘计算企业,也都是将边缘计算应用在视讯、游戏和物联网领域。
另外,边缘计算并不是固定的一个标准化的产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它所对应的技术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企业的技术要求也就更高。
而对于字节方舟来说,通过边缘计算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样的技术就是有价值的。“技术如果无法给人们带来价值,就一定不是好技术。”李浩天认为。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我们可以享受到万物都是终端,同时万物都是计算中心的生活。但目前看起来完成大量的计算任务主要还是依靠云端计算。
对字节方舟这样的边缘计算企业来说,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