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用同机种的相机,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是能拍出白皙水嫩的肤质,又或者漫天绚丽动人的彩霞,除了后制修图外,其实拍摄当下就因为精准掌握曝光,而成就一张张动人的照片。现在就让我们重新了解,所谓的正确测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从头学测光原理与模式
相机测光表的运作方式,是预设主题的反射率为18%,测量被摄主题反射光源后,反射光透过镜头以后的亮度(即TTL 的运作方式),而各种自动模式就是根据测光后的结果,决定一组符合测光结果的光圈/快门数值,进而拍摄一张曝染正确的照片。但凡事总有例外,包含并不是所有物体的反射率都是18%,例如白纸反射率可能为80% 以上;而深色/黑色的物体,反射率可能只有5% 以下,这也就是为何曝染会有偏移的问题所在。
至于测 光模式更是许多初学者最头痛的问题所在,常听到有人说「拍起来太暗了,用点测 光拍就对了」,又或者「平均測 光常会測不准」,事实上却是没有真正了解測 光模式意义的說法。相機 的測 光模式,其實只是設定不同測 测範圍,或是不選擇任意一個區域進行加權運算。在這裡,我們將學習到三種基本措施:
平均測 测:對於整個畫面進行加權運算,由相機自行評估亮、暗部,以及18% 反射率之間調整後,再次平均計算出場景亮度。
中央焦點:以畫面的中央區域為主做加權,再評估周圍亮度,以略微增減或減少該結果。
點 檢 测:以畫面的某一個小區塊為主,並且不會因其他位置明暗而影響,這樣我們可以確定結果。
重新理解各種措施後,我們可以知道,如果畫面中全為18% 反映比的是同質性高的一般環境,那麼無論使用哪種措施,都應該得到相同結果,因此無需過分考慮使用哪種措施。
進一步地,有些先進系統如Canon iFCL 或Nikon 全域3D 距陣系統則更加強調依據顏色、遠近與環境來判斷並適時調整,以獲得更準確之結果。(接近入射式測量值)
預見照像與照像處理
我們經常依賴自動措施已久,但隨著經驗增加,也會發現一些錯誤。攝影作品總是在跳來跳去,有時候過曬,有時候不足。這樣的情況通常由於場景中大量暗部或亮部造成,並且當我們對焦後重新構圖時,因為主體落在周圍,所以導致結果變得不正確。雖然大多數情況都可以通過後製處理來解決,但這也會浪費時間和損害品質。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在捕捉前就決定好我們想要捕捉什麼樣子的效果,並選擇合適的手動設定,這樣我們就在相同環境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照像水準,而等待後製處理只需要調整一次,即可完成所有同步處理,大幅節省修圖時間。例如清晨日出的情境,因為太陽剛離開地平線高度差異容易導致場景呈現不足狀態,我們可以採用平均檢查並稍微補充照像,一旦片中的太陽過度照耀,它將比較符合日出的形象。如果我采用點檢視選取画面中心区域作为主要评估点,并将其锁定,则虽然日出时刻变化迅速但不会影响我的结果,因为我的目标仅限于这个小区域内。而如果要避免这类问题,可以选择M手动控制来固定整个场景中的关键部分,从而确保每个元素都能够按计划进行调整和处理。
黃昏或室內环境下的场景,对于晴朗天空和固定的室内环境,我们应该尝试采取点对焦先进行检视,然后选定画面的中间调区块,比如脸部、皮肤、鲜绿叶子等确认后再设置M全手动模式固定,并根据需要变换背景模糊范围。此时,如果想要改变背景模糊,则通过调整EV来连续修改快门速度同时保持ISO稳定。这对于走廊棚子甚至餐厅婚宴这样的场合非常有帮助,因为这里由于灯源较为稳定,但容易受到阴影或服装颜色的干扰,使得自动系统难以提供准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确定了一次我们的目标曝晒状态,就能固定整个批次图片的地标高度需求,无需重复检查,每个图片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让我们学习观察和利用“曲线图”来判断是否已经达到了最佳曝晒状态。一条完整曲线图显示了五个不同的区域,其中右侧代表高级别强烈阳辉左侧则代表低级别阴影中央则表示标准灰阶水平。当我们注意到画面中的亮处并不位于边缘,而阴处也不集中在另一端时,我们才能保证不会丢失细节并缩减修饰空间。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技巧,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通过脑海里构建一个关于调色板分布的大型网格来辅助自己判断这些数据。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任何类型截断的情况,并据此调整我们的行为,以便获得最佳效果。不论是什么类型截断——无论是一种轻柔温暖还是一种强烈刺激——这样做都会帮你把握住那份特殊瞬间,让你的照片既具备展现角力的能力,也带着独特的情感氛围,这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应有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