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安全的不断深入认识,民航逐渐成为了安防领域的一个高地。安全成了民航业内最为频繁提及的词汇,无论何时何刻,都在谈论“安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安全是什么,是结果、过程还是状态?对安全的不同认知和理解将决定了我们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方法。最近一系列民航起火事件再次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回顾这些事件:2月25日,一班从广州飞往上海的中国南方航空客机,在登机时,行李架上竟然突然起火。这场火灾源自一个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它冒烟着火。在此情况下,涉事旅客被警方带走调查,而该航班不得不更换飞机和机组执行任务。此事发生后,不少网友评论指出空姐用矿泉水灭火是“很不专业”的行为,但两位知名航空博主迅速澄清,这其实是正确操作!他们强调要记住一个常识:锂电池起火,最好的方式是使用水进行浇灭。为什么呢?因为锂电池具有特殊危险性,在起火时,如果使用海伦灭火瓶仅能扑灭边缘明火而阻止周围物品燃烧,但无法消除再次隐患。而水既能阻止燃烧,又有冷却作用,可以降低再次起火的可能性,并且浇灭之后,还需迅速处理锂电宝,将其放入冷水中浸泡,并由专人看管。
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该会议探讨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其中提出要强化航空安全管理,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使之发挥在安全大数据平台上的作用,加强对风险管控;同时,要深化“平安民航”建设,为构建开放化、立体化、信息化的人员治理体系打下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航安全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 民航 安全是一个动态概念,而非静态存在。我们不能仅凭非动态性的指标或某一时间点上的数据来判断其状况,而应关注是否持续识别潜在危险并有效管理这些风险。这意味着分析的是我们是否持续地实施了必要措施以确保每一次飞行都尽可能减少风险。不幸中的万幸,即使没有出现事故,也不能简单地说一切都好,因为这更多的是依赖于物质保障(如新购置飞机和先进设备)以及偶然因素。但这样的现状必将导致未来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我们的意识和实践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群众乘坐飞机所享受到的一切便利与舒适,同时也为全球范围内其他行业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