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安全的不断认识深入,民航逐渐成为了安防领域发展的又一高地。安全成了民航行业内最为频繁提及的话题,每个人无时不刻都在提“安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安全到底是什么,是它的结果、过程还是状态?不同对安全认知和理解决定了安全管理政策和方法的差异。最近,一起民航起火事件再次引发热议。
事件回顾:2月25日,中国南方航空的一班从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在登机时突然发生行李架起火事故。调查发现,这是由一位旅客带有的充电宝导致冒烟着火所引发。这名涉事旅客被警方带走调查,而该航班则更换了飞机和机组继续执行任务。在这次事件后,网友们纷纷评论指出空姐用矿泉水灭火听起来似乎不太专业,但两位知名航空博主迅速发布文章澄清,这确实是正确操作!
一个需要记住的事实:当锂电池发生燃烧时,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使用水进行浇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锂电池有特殊危险性,在燃烧时,如果使用海伦灭火瓶(一种专门用于扑灭边缘明火并阻止周围物品燃烧的小型消防器具)只能扑灭边缘明火,从而阻止周围物品进一步燃烧,但不能完全排除再次燃烧的风险。而用水进行浇灭,不仅能阻止燃烧,还具有冷却作用,有助于降低再次燃烧发生的可能性。一旦浇灭之后,还需迅速处理这些锂电池,将其放入冷水中浸泡,并由专人看管。
2018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者探讨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加强航空安全管理,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使得分类分级监管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提升效率,加强风险管控;还旨在深化“平安民航”建设,为构建开放化、立体化、信息化的人口治理体系打下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一切关于民航安全的问题?
民航安全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态存在。
我们不能仅凭某一时间点或某些非动态性的指标来判断整体情况,更重要的是分析是否持续识别潜在危险并有效管理这些风险核心行为。如果没有事故发生,并且各种统计数据显示良好,那么这种状况可能更多依赖于物理上的保障以及偶然因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保障,因此,即使没有重大事故,也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环境。此外,没有出现严重问题也不意味着所有事情都顺利,因为任何系统都是脆弱且不可预测变化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