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科技故事出品
微信ID:SMELab
近段时间,南阳市青年汽车集团宣布了所谓的“重大发明”。
2019年5月23日,《南阳日报》头版释出新闻称,“水氢发动机在南阳正式下线啦,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讯息一出,引发如潮质疑。
而“水氢发动机”这五个大字,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当年被民科骗惨了的“水变油”事件。
“民科”这一高频词,早已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难以计数的民间科学爱好者,就不时冒头,并总是能引发社会的关注。
但什么是民科?民科对社会又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
网红诺贝尔哥郭英森
民科一词本义是民间科学爱好者的简称,指那些没有国家或企业的支援, 只凭借个人的力量研究科学、进行发明创造的特殊人群。
这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不带褒义或贬义色彩。
因为在民间科学家爱好者这个大群体,确实曾对科学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比如喜欢观测星象天文爱好者,就能够在业余时间里新的天体。而过去的博物爱好者,则能为发现新的生物种类出一份力。
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
例如1994年7月16日,一颗彗星与木星相撞。
这个彗星的名字便被命名为苏梅克-列维九号(Shoemaker-Levy 9),其中苏梅克是指美国天文学家尤金和卡罗林·舒梅克。
而列维,则是指业余天文爱好者大卫·利维(David Levy)。
但现下,因为各种原因民科一词定义已经完全收窄,特指某一类偏执的民间科学爱好者。
而为了与现在语境下的“民科”区分,这部分人也被称为了业余科学爱好者。
大卫·利维本身是文学硕士,却共发现了22颗彗星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田松教授的定义,现在所谓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
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正规化,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
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
而除了不具备科学价值以外,这类民科的危害可能还不小。
温和派民科——代表人物刘汉青
民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偏执。
在刻板印象中,偏执正是“天才”的特征,但“偏执”并不是“造就”天才的唯一条件。
不少民科们长达几十年坚持研究,坚信自己的理论总有一天获得认可。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如未能及早醒悟,总落得穷途末路、一地鸡毛。
刘汉清
现已年过半百的刘汉清,就因痴迷数论,而改写了本该一片光明的前途。
1980年,刘汉清是镇上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非数学专业)的高材生,并顺利进入当时最热门的材料类专业。
但到了大三,他原本的人生轨迹却开始出现了偏差。
一篇文章,就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哥德猜想》全文共两万字,是著名作者徐迟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
文章详细刻画了陈景润在艰苦的条件下证明了哥德猜想中“(1+2)”的过程。
哥德猜想,正是数论中存在最久的未解难题之一。
当时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全国立马掀起了一阵“陈景润”热。
无数的民间科学家加入到证明哥德猜想的行列,都想摘取这皇冠上的明珠。
陈景润与徐迟合影
这一批民间科学家,也被称为“哥猜家”或“哥迷”。
而刘汉青,正是“哥猜家”中最执著的一位。
从那时起,他就像著了魔一样,把图书馆中所有跟数论有关的书全都借来,并立志要做得比陈景润好。
但因为对数论研究的过分着迷,他却完全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生活。
考试挂科、留级、肄业、不工作,代替他原本一片光明的人生。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都蜗居在家中闭门造车,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研究数论。
他的房间里,除了数学书和计算用的草稿纸,基本什么东西都没有。
此外,他也未曾有过一份工作,更未帮忙父母料理过农活。
现在,他的数学成就还未做成,却变成了村中最底层的低保户,靠每月400元度日。
还是17年6月经老同学的曝光,这位因沉迷数论而沦为低保户的人物才变得为人所知。
激进派民科——代表人物蒋春暄
当然,刘汉青这类只顾闭门造车的民科并未妨碍到他人。
但也有一些比较激进的民科,受影响波及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个人。
偏执的民科,总会认为自己已经一举解决了某个重大的科学难题。
然而对于科学界的不认可,他们却无法接受。
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是科学界的打压,并擅长于制造所谓“官科”与“民科”的对立。此外,他们还普遍表现出一种悲壮姿态,常常自比受的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
蒋春暄
而在众多民科中,名气最大的莫属蒋春暄。
毕竟,他就曾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蒋春暄本是一名高阶工程师,但业余喜爱数学,退休后好钻研世界级的数学难题。
他自称已创造了新的数学工具以推动数学发展,并攻克了几百个数学难题。
其中包括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哥德猜想、以及否定了黎曼猜想。
蒋春暄及其支持者
但,这都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事实上,早在1978年科学院数学所就曾组织过关于蒋春暄费马大定理证明的研讨会。
当时,他的证明就已经被否认了。
科学院也通知了蒋春暄所在单位,应引导他不要作无谓的探索,多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然而蒋春暄本人,却极力将自己经营成在国内学术界长期受到冷遇的形象。
有不少媒体也相信了蒋春暄,为其鸣冤抱不平。
他们指责当下科学体制的不健全、抨击学术界排挤、压制业余人才。
又因蒋春暄有能力与国外取得联络,他还将一位美国物理学家桑蒂利(Ruggero Maria Santilli)的推荐语大力宣扬。
这也营造出了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假象,以抨击国内不尊重人才的现象。
在蒋春暄的胡搅蛮缠与拉帮结派下,此次事件的社会影响是直接升级。
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少的骚动与不必要的争辩,也伤害了不少人的感情。
以民科之名敛财的本质骗子——代表人物王洪成
王洪成,正是历史上最大科学骗局“水变油”事件的始作俑者。
他本身只是一名公交车司机,连初中毕业证都是用猪肉从老师那里换来的。
但在其精湛的骗术下,王洪成却摇身一变成了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在1984年3月,王洪成就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骗局。
他对外宣称,他配制出一种特殊的母液(也称“洪成基液”,自称是一种水基燃料膨化剂)。
只要把少量的这种母液放入水中混合,就能制成“水基燃料”。
这种燃料一点即著,热值高于普通的汽油和柴油,成本极低。而且又因为是使水直接变油,燃烧后剩下的物质也对环境没有污染。
王洪成在表演“水变油”
在此之后,为了推广和宣传他便开始了他“水变油”的“中国巡回演出”。
他的表演内容很简单,只要在大家面前把水变成油便算成功。
他一般会随便拿个啤酒瓶之类的容器,装满水再往里面加一滴他发明的“洪成基液”,使劲摇晃几下,“水基燃料”便算配置成功。
接着,他便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这种燃料点燃。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还会把从水变成的油,放到汽车的油箱里面,使汽车发动。
王洪成伪造的专利证书
但事实上,王洪成的表演是魔术式,纯属湖狡诈的障眼法。
例如,他会往水中投入本身与水反应便立即燃烧的电石粉末。
又或许往水中加汽油,有时候干脆直接偷梁换柱把水换成油。
如果被当场揭穿或被要求检查,他便会撒泼大怒,指责他人不尊重自己。
电石碰到雨水,在路上熊熊燃烧
然而,大家都相信眼见为实,自然对他大加赞许。
于是王洪成一炮而红,各种领导政要都亲自率队来看其表演。
就是按照这个套路,他首先表演自己水变油的实验,吸引到对“水变油”有兴趣的人,并要求其进行物资援助,骗取钱财。
但到真正投产时候,他又会以各种理由推拖。
仅在1992到1993年期间,就至少有80多家中央及省级报刊对“水变油”进行赞颂。
有的媒体感叹道“他发明的洪成基液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水变油技术将会带来世界性的燃料”。
而对他这位非科班出身的“科学家”,媒体更是说“他避免了在毫无分辨能力下的填鸭式知识的灌输,就因为如此,他的思维才没有得到限制,才会敢于跨越雷区挑战权威”
电视剧《我爱我家》中,葛优提到的水变油发明
结果可想而知,这骗局是越滚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最后,王洪成本人在这场欺世骗局获得了数以亿计的财产。
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揭穿这个谎言竟然需要用到十多年的时间。
直到1997年11月,王洪成才终于被治罪,锒铛入狱。
王洪成这类以敛财为目的的民科,才是最可怕,危害级别最大。
他本人首先是一个骗子,才是一位民科。
普通民科不可怕,最怕的还是有人动了歪心思。
所以也难怪,这次南阳“水氢发动机”一出便立即遭到广泛质疑。
目前,“水氢发动机”专案仍处于研发人员的试验论证阶段。
该发明还未正式投入正产,也未经相关部门验收。
但却与当年“水变油”事件一样喜欢“全国巡回演出”。
早在2017年8月,南阳市青年汽车集团就宣布生产出了全球首量水氢燃料汽车。
而负责人庞青年则邀请了多家媒体到总部观看现场演示,并收获各种点赞。
你看,这是多么熟悉的味道,多么熟悉的配方呀,又是凭借概念忽悠炒作,吸引投资的套路。
只是今时已不同往日,想要复制王洪成的套路已经没那么容易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