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GPD口袋PC聊起看Windows的移动化

由GPD口袋PC聊起,看Windows的移动化 近年来,笔记本都朝着轻而薄的方向发展,而表面的尺寸却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不够小巧的笔记本严格上还算不上是「便携」的电子产品。试想一下,若将笔记本整体的尺寸都缩小,机身上做得更「便携」,将会是什么样?

除了台式电脑、普通笔记本、平板电脑外,市面上还有一种 Windows 设备被称之为 UMPC,正好符合了「真 · 便携笔记本」这一属性。

UMPC 全称为 Ultra-Mobile PC / 超级移动个人电脑,是一种便携性笔记本电脑,它个头比普通笔记本要小不少,一般采用传统笔记本的翻盖设计,小巧的机身能轻易塞进包包,甚至是口袋里。前段时间在某平台众筹的 GPD Pocket 正是这样的一款 UMPC,尾巴编辑部正好众筹到了一台。

GPD Pocket,将电脑装到口袋中

GPD Pocket 采用了 7 英寸的屏幕,机身表面比 7.9 英寸屏幕的 iPad mini 要小上一圈。小巧的机身采用镁铝合金一体成型机身,盖面(A 面)无 Logo 的空白设计,在盖上笔记本盖时就像是「裁剪版」的小米笔记本 Air。

揭开笔记本盖, GPD Pocket 屏幕面(C 面)一块 7 英寸可触控显示屏在其中,上下窄边框的设计,让它挤进了高屏占比显示屏之列。

也正因上下窄边框的设计,屏幕底部过于接近转轴,转轴成为了触控屏幕底部内容时的小障碍。

这一块 7 英寸的显示屏拥有 1920 × 1200 的分辨率,像素密度达 323 PPI ,肉眼看屏幕显示还是挺细腻的,但屏幕发色整体偏冷,亮度也并不算高,着实有些遗憾。

在整体机身的衬托下,GPD Pocket 的键盘面(C 面)密布的键盘按键显得相当硕大。而事实上,键盘键帽并不算大,比市面上大多的笔记本要稍微小些。这样的设计并不适合捧在手心用拇指输入,而更适合摆在桌面上像普通笔记本电脑那样敲打。

GPD Pocket 键盘的键程适中,但按压触底时质地较硬,键位回弹相对较软,总体来说缺乏些许质感,还好适中的键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质感上的缺失。

在那么小的机身中塞下全套的 QWERTY 键盘,GPD 还将一部分按键进行了重新排布设计,其中的 Tab 键、大小写锁定键、以及所有的数字键,和多个符号键都被重新设计。正因这重新设计的键盘排布,以我固有的输入习惯到 GPD Pocket 上就水土不服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键位重新适应,在 GPD Pocket 上误输的几率非常的高,严重影响输入体验。

由于小巧的机身限制了键盘面的面积,GPD Pocket 并没有触控板的设计,而是在键盘下方放置了类似 ThinkPad 小红点的「小蓝点」摇杆,但对于我这种极少接触过小红点的人来说,它实际的使用体验不及点击触控屏来得痛快。

作为一款 UMPC,GPD Pocket 配备了一枚 Intel Atom x7 系列中央处理器,搭配了 8GB LPDDR3 运行内存以及 128GB 容量的 eMMC 存储。从配置上看,GPD Pocket 与市面上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GPD Pocket 基本配置参数:

中央处理器:Atom x7-Z8750 1.6GHz

运行内存:8GB LPDDR3-1600

硬盘容量:128GB eMMC

图形处理器:Intel HD Graphics 405 核心显卡

屏幕尺寸:7 英寸

屏幕分辨率:1920 × 1200

屏幕像素密度:323 PPI

机身尺寸:180mm × 106mm × 18.5mm

机身重量:0.48kg

电池容量:7000mAh

扩展接口:USB 3.0、3.5mm 标准音频接口、Mini-HDMI、USB Type-C 接口(兼充电接口、支持 DP 视频输出)

无线扩展:802.11 a/ac/b/g/n 无线协议、蓝牙 4.1

官方售价:3399 元

以 GPD Pocket 的性能,运行 Office 类应用绰绰有余,而使用 Photoshop、Lightroom 这类较大型的图形处理软件时,体验并不如人意,载入以及预览修改图片都要较长的时间。总的来说,以 GPD Pocket 的性能,更适合外带轻办公等轻量场景使用,运行大型软件或是大型游戏挺吃力的。

既然 GPD Pocket 更适合办公使用,那么较强的扩展性也是必须的。GPD Pocket 拥有一个 USB 3.0 接口、3.5mm 标准音频接口、Mini HDMI 接口以及一个兼容 DP 视频输出的 USB Type-C 接口。若嫌 GPD Pocket 屏幕太小,还能直接连接上显示屏、键鼠使用。

作为一款可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官方称 GPD Pocket 最高可支撑 12 个小时的使用。实际上它能支撑我 6 小时左右的中等偏弱强度使用,期间屏幕设置为最高亮度。

Windows 打骨子里的「移动心」

小巧的机身搭配够用的性能,使得主攻移动办公的 GPD Pocket 这类 UMPC 看起来有几分未来感。

其实 UMPC 并非近年的产物,早在 2006 年,微软就曾与 Intel 联合推出支持 UMPC 的项目 – Origami 计划。加入 Origami 计划的 UMPC 会采用 7 英寸的触控屏,搭载 Intel 家的奔腾或赛扬系列 CPU、512MB 以上的运行内存以及 30GB ~ 60GB 容量的硬盘;系统层面采用了微软特殊定制的 Windows XP Table PC Edition,同时支持蓝牙、 Wi-Fi 以及以太网的连接。

在 Origami 计划推出之初,就有三星电子、华硕以及方正三家厂商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其中三星电子认为,Origami 相比当时的平板电脑(Tablet PC),拥有更强的「移动性」和「可连接性」。

但相比起普通笔记本电脑,当时 UMPC 的电池续航能力普遍较低,加上高昂的价格,很难在当时打开市场;另一方面,那个时代是智能手机起步之时,大环境给 UMPC 带来了更大的打击,不久后微软的 Origami 计划也随之停摆,那时的 UMPC 产品也基本退出了市场。

直到如今,得益于更高性能、更低能耗的芯片诞生,UMPC 类产品才再次小规模地发展起来,上面提到的 GPD Pocket 正是其中一款。更强大的性能、更持久的续航、更低的价格,与当年的 Origami UMPC 已是不日而语。

ThinkPad X1 Carbon 2016

惠普 Pavilion x360

放眼当下,整个 PC 市场早已成熟 - 笔记本电脑这一大门类,就有轻薄形翻盖笔记本、分体式变形本、360° 可旋转二合一变形本、游戏本等多种类型;而台式 PC、一体机甚至是 Mini PC 等门类,都有其各自的受众群体,自然地形成了其各自存在的价值,并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当下 PC 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很大程度有微软在背后支撑着。

Windows 10(Mobile),一波三折的微软移动梦

微软长久以来有一个「移动梦」,直到 2014 年,纳德拉担任微软 CEO 后才正式将「Mobile-First,Cloud-First / 移动为先,云为先」作为微软公司的发展战略。

在微软移动之路中,起里程碑作用的要数 Windows 10 的发布了。微软在这一版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将桌面级系统和手机级系统整合了一起,使用了同一个系统内核,使得开发者开发了一个 UWP 应用,就能在桌面端的 Windows 10 系统中运行,也能在移动端的 Windows 10 Mobile 中运行。

而 Windows 10 Mobile 的诞生意味着 Windows Phone 这一系统命名将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 Windows 10 Mobile 将肩负更大责任与期望去攻占这个「移动市场」。

在当时微软推出的 Lumia 950 / 950 XL 旗舰手机,就拥有一个 Continuum 模式,能将运行 Windows 10 Mobile 系统的 Lumia 950 接到链接了显示屏、键鼠的显示扩展坞中,变成了一台可实现轻办公的「电脑」,可在屏幕中运行手机里的 UWP 应用,这种方式上手简单,无需进行过多的设置即直接连接使用,向世人阐述了微软的移动、桌面无缝整合的思维。

但因当时 UWP 应用较少,手机的 Continuum 模式体验与桌面级 Windows 系统的使用体验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于 Windows 10 Mobile 系统本身而言,并没有致命问题,却因为外界 Android、iOS 两大平台的高度成熟,与内部 Windows Phone 时期用户流失、生态建设的严重滞后,使得 Windows 10 Mobile 在 Lumia 650 系列,甚至是在 HP Elite X3 后至今,就处于停摆的状态了。

HP Elite X3 后,基本再无新的 Windows 10 Mobile 手机推出,可为什么还要说是「停摆」状态呢?

事实上,从前段时间至今,社交媒体上就时不时地传出有关 Surface Phone 的消息,一定程度地向我们传递出 Windows 10 Mobile 未死的信息,Surface Phone 将承载着未来 Windows 10 进一步移动化太多的可能性。

就在去年的 WinHEC 硬件大会上,微软就成功地为大家演示了 ARM 架构高通骁龙 820 设备上运行 Windows 10 系统的操作,完美运行 Office、Adobe PhotoShop 等 x86 程序。

高通与微软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 Surface Phone 的可能性,未来 Windows 10 将或许能存在于一台手机上,运行 UWP 应用外,搭载 Continuum 功能接入显示屏、键鼠后,摇身变成为一台电脑主机,运行更强大的 x86 程序。

将 Windows 10 融入到 ARM 设备中去,看似 x86 程序更被重视了,而事实上 Windows 10 通用的 UWP 应用,微软依然没有放弃,甚至还做了一个新的尝试 – 不久前,微软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新 Windows 10 S 系统,可看作 Windows 10 系统的精简版本,只支持运行 Windows App Store 中下载安装的应用,并不支持 Windows App Store 以外的 X86 程序 – 可以把 Windows 10 S 看成是微软巩固 UWP 应用地位的再一次尝试。

目前 Windows 10 S 搭载在国内上市不久的 Surface Laptop 中,且支持一键无损升级到完整的 Windows 10 系统。这款微软出品的 Surface Laptop 也在最近到达了编辑部,借此机会我也小体验了一番 Windows 10 S,感觉应对个人的日常工作还是有所不便的。

从微软最近的种种动作不难看出,微软想借助 Windows 这一大平台,从桌面端到移动端,以及移动端到桌面端两个方向入手,进一步打破 PC 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边界,从而将 Windows 的平台性弱化,进一步往「移动为先,云为先」买进。

事实上,微软「移动为先」的眼光并不局限于 Windows 本身,还在于 Android、iOS 等平台上。诸如在微软 5 月份公布的 Windows 10 系统秋季创意者更新中,微软将继续借助 Cortana 这一跨平台工具,实现类似苹果 Handoff 的跨设备功能,将支持跨平台的工作切换、复制粘贴等功能。这也进一步反应了微软弱化平台,重视服务的思维。

回到移动化的 Windows 本身,或许 Windows 10 Mobile 未来将不仅仅依赖手机而存在,甚至扩展到运行在 ARM 架构的笔记本设备;抑或者未来 Windows 10 Mobile 的命名不再存在,统一纳入 Windows 的命名体系,无论 PC 抑或是手机,都是 Windows 10 平台的载体。

可以大胆猜想,若 GPD Pocket 诞生在不久后的未来,根据其定位与性能需求或许会选择能耗更低的 ARM 架构,整机的厚度、重量将会有所缩减,续航能力也更高,而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可是未来尚未到来,未来将如何无人可知。但现在能确认的,是必未来将更加精彩。从眼下能看到的信息看,微软为这个融合的生态提供了多种可能,而这个生态将如何持续化地发展,唯有交由微软的行动以及时间答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