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售价4000元天花板待破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许志远在2015年移动智能终端峰会上总结了2015年的手机发展趋势。 他表示,虽然2015年移动终端的增速从第一季度的17%降至第三季度的7%,但可以看到智能终端具有300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增势仍在继续。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虽然有的厂商在破产,有的厂商在退出,但其实国内的厂商是有进有出,总体数量较平稳,基本上所有厂商的数量维持在290家左右,智能手机厂商维持在220到230家左右。国内市场从机海战术转向精品路线,从手机的款型来看,国内手机市场当月新上市的机型的数量2014年上半年每月在200款左右,到2015年是每月的120款。 在整个市场快速扩张的过程中,激烈的竞争也给主导厂商的格局带来持续的变化,五年之前的诺基亚和黑莓,到后来的三星、苹果,到最近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的崛起,过去几年TOP5的厂商在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看到今天生存发展的厂商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比如说自主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技术创新的积累和独特的发展模式等。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也对供应链产生新的影响,包括双曲面的柔性屏、曲面屏、全金属材料、3D触控贴合技术。 市场的集中度在上升,监测数据显示,前TOP5厂商的出货量占整个出货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3%。 国产手机整体的利润率薄弱问题仍待解决,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手机行业平均利润率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在2000~3000元价位手机中,国产手机出货量占比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28%提升到现在的88%左右,在3000~4000价位手机的出货量当中,国产手机占比已经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7.5%增长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6.8%。不过,4000元以上手机的出货量当中,国产手机占比在2%以内。 从产业链上游看,全球手机产业链TOP3的企业,美国、日本、韩国厂商还占据主导地位。国内集成电路基础领域的知识产权数量较少,国内手机厂商受制于人。但实际上有些关键的产业链环节也开始突破,特别是芯片和操作系统环节,特别是阿里云等操作系统在一些厂商的应用,使得手机终端装有自主操作系统的份额(目前在2%左右)在快速上升。手机芯片份额也在快速上升,现在已经达到12%以上。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