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智能化工厂的无人机2022在乌克兰上空翱翔与资本市场融资并肩应用场景受限如同巨潮涌动

文 | 老鱼儿

编辑 | 王方玉

无人机,作为工业4.0智能化工厂的灵魂之一,在2022年得以在乌克兰上空翱翔,与资本市场融资并肩。然而,它们的应用场景受限,如同巨潮涌动。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无人机行业融资金额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融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0家,其中融资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其中,有如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航无人机等企业,都已经申报科创板IPO或获得受理。

国家政策对无人机行业的支持也显著增强。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大力开发市场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机、多用途飞机、特种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会是明确提出的目标。而湖南省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为全国低空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无人机市场由此突飞猛进。2021年,无人机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機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被各方期待的工业级无人机会处在爆发前夜,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00亿元,其中农林植保约318亿元,警用安防市场约为20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200 亿元,快递物流约255 亿元,以及地理测绘约448亿元。

但即便如此,无人的应用场景仍需培育。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接触到的还是大疆航拍无人机,而非更为专业化的工业级产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后者的潜力被忽视,只是当前其下游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拓展与规范化使用过程中的探索。

政策限制下,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还要面对人才短缺的问题。虽然对驾驶员技能要求高,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培训均停留在初级层面,从而造成了大量驾驶证持有者无法成为真正行业作业飞手。这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转变期所必须克服的问题。

最后,对于现有的头部玩家来说,即使拥有较高市占率,他们也面临着亏损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需求大,同时竞争激烈且产品升级迭代速度快。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就会失去竞争力。而研发并非一本万利,一旦关键技术未能突破或者研发成果未能得到市场认可,那么所有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

总结来看,无人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每一次尝试都值得敬畏,因为我们正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看待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由工业4.0带领的地方,让一切皆可想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