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阐述M43系统理念不盲目追求无意义功能只求能让玩家带出门拍照的高机动性系统

Olympus阐述M43系统理念:不盲目追求无意义功能、只求能让玩家带出门拍照的高机动性系统

Olympus 决定在原本的 FTS ( 43 系统)以外投入采用无反光镜设计的 MFTS ( M43 )系统已有十年,当初做出这样决策的关键,是由于 Olympus 以设计出 OM 与 Pen 等底片相机的传奇工程师米谷美久先生的名言,让 Olympus 投入前无古人的无反光镜系统;米谷先生曾说过: 假若有你很想样的东西,但市面上没有,就把它制造出来就可以;如果你想要的东西哪边有卖的话,那我们买下来就可以,没有必要去做 ,做出不追随潮流且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成为 Olympus 当前产品设计最重要的理念基础。

同时米谷先生的另一具名言,也进一步影响 Olympus 追求高机动性系统的坚持,不带相机外出拍照就失去其意义;只要带着它才能找到按下快门的机会;无论你佣有多好的功能,因又大又重,为了带不带而犹豫不决,最终还是拍不到好的照片;Olympus 赋予旗下 M43 相机与镜头的最大价值,就是要实现高机动性、高可靠与高清的系统,不少人当询问过 Olympus 为何不投入更幅的机身研发,也是因为它们坚守微型化可携的高成相品质系统,在考虑更幅的光学设计几乎没有微缩化的可能性下,当前 Olympus 将持续追求 M43 系统的极致。

Olympus 为了达成理想中的产品,为其机身提供许多独一无二的价值,以当前双旗舰 OM-D E-M1 MKII 与 Pen-F 等新世代 M43 产品,包括超音波除尘,超高性能的五轴防手振,即时取景以及基于感光元件位移多连拍的高解析拍摄等,都是 Olympus 引以为豪且别人难以模仿的价值。以超音波除尘技术来说,虽然市面上的可换镜头相机都有这样的技术,但感光元件入尘仍是它牌可换镜头相机的恶梦,不过 Olympus 的除尘技术却使得 M43 系统较少出现感光元件入尘的情形。

此外, Olympus 也从内到外持续的吸收新想法与推出实用的技术,不光只是让工程师闭门造车或是追随品牌噱头为重的新技术, Olympus 要求开发者需要持续的拍照并检视,让开发者由拍摄的过程启发新的想法与需求,例如在开发 E-M1 MK II 的过程中,开发团队每个人每个月需要交出千张摄影作品,最终累计 25 万张的照片一张一张的检视,开发者同时也是使用者,才能设计出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同时 Olympus 机身的特色技术都是顾及到实际需求而设计,例如采用机身防手振是为了能让所有的镜头都具能因防手振提升拍摄成功率,尤其翻转补正是无法在镜头的光学上实现,后续 Olympus 进一步结合镜头光学防手振结合机身防手振,使在长焦下亦能得到优秀的补正效果;虽然目前也有无反光镜系统具备相近的技术,然而即便防手振原理、元件能够摆动的幅度类似,较小巧的 M43 元件可获得更大幅度的相对元件摆幅,以目前 Olympus 系统当中,专业级旗舰机 E-M1 Mark II 甚至能达到最大 6.5 级的效果,并且在摄影师手持实拍也比号称有近似补正等级的机身效果更好。

同时当初推出的艺术滤镜并不仅是为了拍摄效果,更是以能够实际用于专业创作使用为出发点所规划;而即时合成功能为 Olympus 与星空摄影、长曝摄影的摄影师共同合作,透过多次曝光合成的方式取代底片时代延续的长曝拍摄,使感光元件不再因为长时间曝光过热,同时也能借由定时拍摄合成在数字化的感光元件达到超长时间曝光的效果。另一个由摄影者需求催生的效果就是针对生态摄影的深度合成,当时有生态摄影师提出希望能借由不同焦距影像进行合成,使微距摄影能呈现更完整的景深,当时那位摄影师曾向多家相机品牌提出要求,惟有 Olympus 听取其需求,进而开发这项功能。

另外在镜头方面, Olympus 也在这十年之间陆续的将镜头阵容更为完整,涵盖一般消费者常用的旅游镜头,平价而具特色的定焦镜头,乃至因应 OM-D 强悍性能的极致光学系列 M.ZUIKO Pro 系列,尤其相较传统单反相机的大三元镜头与大光圈定焦镜头, M.ZUIKO Pro 以更为轻巧的体型搭配机身防手振,甚至实现以手持进行等效 600mm F4 长焦拍摄,而且与 E-M1 Mark II 一同获奖的 12-100mm F4 更等同传统单眼小三元当中的 24-70mm F4 加上 70-200mm F4 两只镜头的合体,这也是 M43 片幅独一无二的魅力。

M43 系统还有一项特色,就是镜头卡口与元件的比例,一般全片幅与传统单反相机的接环口径与感光元件之间的成相圈直逼 1:1 ,而 Olympus 的成相圈与卡口为 2:1 ,成相圈远大于接环卡口口径,这是为了让镜头光线能够以垂直方式进入感光元件,因为感光元件与传统底片不同,像素点并非如底片感光层是位于平面上,实际上还有栅栏隔开每个像素点,在成相圈太过逼近卡口会使较边缘的光线产生斜射,进而影响影像品质,而 Olympus 大于元件的成相圈有助于使光线尽可能直接垂直进入像素点。

且只有性能强悍、光学表现佳是不够的,要能从内而外吸引使用者热爱他们的手中的摄影器材, Olympus 在外观设计也不遗余力,从经典底片机汲取设计精华,并试做大量的原型机进行参考,另外包括按钮设计,机身的螺丝孔位置等细节进行多次的试做与探讨,并一步一步在操作性与外观的拉锯达成协调,能在现代化的高性能机身找寻经典铭机的身影,也是 Olympus 机身设计的醍醐味。

后续也在与 Olympus 原厂人员聊到他们对于 M43 未来发展的看法,他们指出,由于牵涉到物理特性,能够在 35mm 片幅下实现高品质解像力的现代化光学设计体积难以微缩,这也造成即便在机身工艺能够微缩,但搭配上高品质镜头之后不仅整体重量仍与传统单反相机相仿,还有头重脚轻的问题,也不用说很难达到在各种情境下都有可能以手持拍摄成功照片的机会。

但半导体则不同,除了半导体制程仍持续演进以外,包括感光元件结构设计,数位影像引擎的逻辑与演算性能升级,还有在未来借由 AI 技术仍能使数位照片有更好的品质, Olympus 对 M43 的未来性仍深具信心,认为仍是在行动力与品质方面最佳的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