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推进实施的条件与基础自动化软件技术在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在当今的智能制造浪潮中,APS(自动化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热点话题。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关于APS选型策略的分享会,听众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APS推进实施的条件与基础”。由于我目前正在家办公,所以抽空尝试给出我的看法。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常说智能制造发展经历了1.0、2.0、3.0乃至4.0甚至5.0阶段。这种发展模式似乎遵循着一条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断突破,最终引领全局突破的哲学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必等到全面实现3.0才能开始探索4.0或更高级别的应用。例如,在某些特定制造装备或研发环节,就可以看到部分甚至较高程度的智能化或者具有智能制造特征。

首先,从业务需求角度来看,APS需要紧密对接企业生产计划。这一点无论是在粗放还是精细管理体系下,都是一项基本需求。不考虑性价比和效果,以及企业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是无法顺利实施APS系统的。在ERP上线时,企业往往不会考虑是否具备MES,这反映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问题所需解决方案各异。

其次,如我们网络上常见的一些智能制造案例,它们通常都是大而全、大一统,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因此,当我们谈及APS推进实施之基础与条件时,更应关注企业管理水平以及追求达到的效果,以确保这项工作可行。此外,即使拥有MES,也并非完全能代替业务计划模块,而APS与MES之间可以互补但并不等同。

再者,去手工经验计算机化也是APs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据准确性方面,如果缺乏准确信息,就可能陷入反应式调度状态。而对于协调问题,如班组间协调,可以采取简化或二级调度方式来降低难度并提高适用性。

第四,从精益管理角度来说,不仅要提升效率和成本,还要提升质量。通过评估生产计划节点变化后的响应速度,可以判断当前管理效率。如果存在长时间响应延迟,那么推动APS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精益涉及跨部门协作,而 APS则提供了一种指挥棒作用,有助于改变各部门的心态,并促进整体高效运作。

最后,要向决策方向发展,即从简单去除人工到真正实现机器决策。这是现代工业4.0时代智慧产出的核心体现之一。我作为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的一员,对此领域有深入研究,并期待继续为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